來源:http://www.www11423.com/ 更新時間:2023-08-11 閱覽5655次
葡萄灰霉病別名:葡萄灰腐病
葡萄灰霉病癥狀:葡萄灰霉病危害花穗和果實,有時也危害葉片和新梢;ㄋ攵嘣陂_花前發病,花序受害初期似被熱水燙狀,呈暗褐色,病組織軟腐,表面密生灰色霉層,被害花序萎蔫,幼果極易脫落;果梗感病后呈黑褐色,有時病斑上產生黑色塊狀的菌核;果實在近成熟期感病,先產生淡褐色凹陷病斑,很快蔓延全果,使果實腐爛;發病嚴重時新梢葉片也能感病,產生不規則的褐色病斑,病斑有時出現不規則輪紋;貯藏期如受病菌侵染,漿果變色、腐爛,有時在果梗表面產生黑色菌核。
葡萄灰霉病病原:病原為灰葡萄孢霉菌 Botrytis cinerea pers.,屬半知菌亞門真菌。
葡萄灰霉病發病規律:病原菌以菌絲和菌核及分生孢子在被害部位越冬,第2年春季溫度回升,遇雨或濕度大時萌發,借氣流傳播,侵染花穗,病斑上又可形成分生孢子,引起再侵染并引起漿果發病。發病的最適溫度為18℃,相對濕度94%。通風不良,濕度大,晝夜溫差大,偏施氮肥,葡萄易發病。品種問抗病性差異很大。一年中有2次發病期,第1次在開花前后,此時溫度低,空氣濕度大,造成花序大量被害;第2次在果實著色至成熟期,如遇連雨天,引起裂果,病菌從傷口侵入,導致果粒大量腐爛。該病的發病溫度為5—31℃,最適宜發病溫度為20~23℃,空氣相對濕度在85%以上,達90%以上時發病嚴重。在春季多雨,氣溫20℃左右,空氣濕度超過95%達3天以上的年份均易流行灰霉病。此外,管理措施不當,如枝蔓過多,氮肥過多或缺乏,管理粗放等,都可引起灰霉病的發生。葡萄在貯藏期間也易發生此病。
葡萄灰霉病防治措施: (1)農業防治。
選擇抗病品種,如玫瑰香、黑漢等;出現徒長的葡萄應控制氮肥,輕剪長放,噴生長抑制劑,增強抗病能力;暢通排水,清除雜草,避免枝葉過密,及時綁扎枝蔓,使架面通風透光,降低田間溫度,以減少發;塑料大棚中空氣濕度控制在80%以下;晴天當棚溫升至33℃時開始放風,下午棚溫保持20~25℃,傍晚棚溫降至20℃左右關閉風口;上午盡量保持較高棚溫,使棚頂露水霧化;夜間棚溫應保持15℃左右,不要太低,盡量減少或避免葉面結露,陰天也應注意通風;采用地膜覆蓋,膜下暗灌,用噴粉或熏煙方式施藥,采用無滴膜均可有效地降低棚內空氣濕度;在南方改籬架為棚架,對減少葡萄灰霉病及其他病害的發生有顯著效果;葡萄園不宜間作草莓,以免該病交叉感染。 (2)藥劑防治。
花前10天及始花前1-2天是藥劑防治的關鍵時間,常用藥劑有30%愛苗乳油5000倍液,50%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,50%多菌靈800倍液,50%速滅靈可濕性粉劑2 000~4 000倍液,25%使百克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,80%大生一M可濕性粉劑800倍液,32.5%豐收純可濕性粉劑800倍液,65%克得靈可濕性粉劑1 000~1 500倍液。棚室栽培的葡萄在扣棚前,結合整地土壤噴灑50%福美雙400倍液或撲海因1 000倍液進行消毒。